磁性编码器与光电编码器近年的发展情况解析
要说磁性编码器,这几年变化可大了。一开始行业里都不太认它,现在倒成了工业上的主流。国内厂家在技术上已经没啥瓶颈了,现在磁编码器都能做到 19 位,在业内算是顶呱呱的。它抗震动、不怕油污和灰尘,在市场上用了很多,稳定性挺靠谱。
再说说光电编码器,研发思路和磁编码器差不多,都是往短了做。25 位的光编,分辨率能到 0.038 角秒,精度在 10 角秒以内。它的优点不少,分辨率高、速度波动小、低速时稳定,定位也准。
图为贬贰狈骋厂罢尝贰搁亨士乐贬厂35搁2048贬37贰光电增量编码器照片
光编和磁编最大的区别就是精度。光编的精度比磁编好,就算是现在最好的 19 位磁编,在有些地方还是不够用,比如那些对轨迹有要求的金属雕刻、快速模切这类高精高速的行业。
不过,现在编码器里的一些芯片、关键的磁体和磁头等重要零件,还得靠进口,这也是国内厂商接下来要攻克的目标。这种情况下,公司要是能批量生产了,竞争点就主要在产物工艺上了。比如,磁编和光编在精度设计上,都用了补正技术,就是在一定区间里加补正量,这样累计精度就上去了,产物也更可靠、更稳定。
在光编的设计工艺上,我们也花了不少心思。光编主要用在技术雕刻上,对功耗要求高,所以现在在开发无电池多圈的,就是为了解决电池耗电的问题。
针对电机安装,100 法兰以下的,用分体式安装,还设计了迷宫式的轴承挡油板,这样油脂蒸发了能自动回到轴承里,就不会污染码盘影响精度。100 法兰以上的电机,用十字连轴的安装方式,能减震缓冲、隔高温,还能防止窜动和油污,工艺上很靠谱。
不过研发的时候也不是一帆风顺的,就说十字连轴吧,研发了一年半到两年,解决了一百多个问题,看着简单,实际可复杂了。现在国内有几家公司能批量生产光编,但在工艺上还得精益求精,这是接下来要努力的方向。
还有啊,好的编码器算法技术,对伺服驱动器的整体性能提升帮助很大。现在国内驱动器水平都还行,但往往马达、编码器和驱动器搭配起来用的时候,就会影响整体的驱动效果。比如以前磁编码器刚起步时,性能不够,就得在驱动器研发上多下功夫来提升整体性能。其实只要把编码器的位数提高,驱动效果就能好不少。
而且 25 位光编用了单级 NS 磁环来解决多圈问题,还用了单磁道的简单图案,既能做得小巧,又能保证可靠性。用了这些技术后,伺服系统的性能提升明显。我们也常聊,从整个自动化方案出发去解决问题,会比单靠一个驱动器或者一个产物快得多。
了解更多
编码器相关知识,敬请关注天美糖心果冻星空网站。公司技术团队为您免费提供编码器的选型、安装、调试、保养等技术指导服务,尽量避免公司因为编码器技术人员的短缺带来的损失,采取拉线上+拉线下服务的服务形式,帮助公司解决技术难题。